中心新闻

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资格认证(ASEA)简介(转清华大学ASEA中心)

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资格认证(ASEA)简介
 
                                                   
                                                                                                                                  ——转清华大学马午端教授对ASEA的讲述
1  企业呼唤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 
    1.1  什么是我国工程师制度,为什么要实行改革?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工业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我国建立了适应于自身需要和发展的“工程师制度”,其内容与特点大致如下: 
    (1)  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职称评定, 一直是由国家各级政府人事部门通过企事业单位的人事主管部门来执行和管辖的; 
    (2)  专业职称通常分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该职称是与工资待遇挂钩的,为了解决一部分高级工程师的待遇问题,有的单位又增加了所谓的“教授级高工”头衔; 
    (3)  对工程技术人员专业职称评定所采取的方法,是“考核与评定相结合”; 
    (4)如此的“工程师制度”,最大的特点是,无法分清楚“职称”与“职务”,虽然国家人事部门多次界定它们之间的关系,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混为一谈,因此造成不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人员,由于工资待遇的需要,根据其学历也被评定为不同级别的工程师;其实这些人员根本是做不了任何工程技术工作的; 
    (5)  多年来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职称评定,是采取封闭式的方式,不与国外通行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认证”相结合的。 
    以上就是我国“工程师制度”内容与特点的大致描述,近些年来虽几经变革,但未动其根本;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经济的需要,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使之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服务,必须面向世界,面向市场地对我国工程师制度进行全面而彻底的改革;其改革的总体方向应该是“立足我国工程师制度的现实,采取国外通行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认证方式,充分与国际接轨,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注册工程师制度”。 
    1.2  与国际接轨,实行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工作环境开始发生重大的转变,由于工程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频繁,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间相互流动增多,各国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国际间互认,已成为平等交流和人员互动的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条件;因此与国际接轨,建立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就成为了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 
    目前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是,国际上对各类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职称资格认证,全都是通过非政府组织的各类专业学术团体来进行的,我国的各类专业学术团体从不具备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职业资格认证的功能。因此,造成专业学术团体在工程师资格认证方面缺乏对国际标准的深度理解,亦无可循的成功认证经验和程序;因此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领导,并在中国自动化学会等十余个全国工科学会,组织开展的工程师资格认证试点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3  企业呼唤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 
    为我国工业化建设服务的工业企业,大致分为三大类型,即大型国营工业企业、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以及为数众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这些单位服务和工作的万计,乃至数十万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其专业职称资格与评定是否能按国际通行的“专业职称资格认证”进行认定,以及所认定的身份是否能得到国际互认,这不仅是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自身的事情,更重要的也涉及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因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国际间从技术、产品,到人员的交流与往来,是愈趋频繁,企业的国际间相互依赖性也越来越大,而在企业当中实现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保证,企业呼唤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也成了大势所趋、人心所望。 
    2  ASEA是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的重要试点 
    2.1  “自动化系统工程师”的提出 
    所谓“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用机器、设备或系统代替人或在人的操作下完成某种作业任务、实现某种过程控制和运行、进行某种事物管理等。自动化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建筑、教育、服务业及家庭等方面。 
    从信息、能量与物质的角度来说,“自动化”研究的是物质世界的信息运动规律和信息处理方法,以及能量与物质的有效利用等。它以控制论为基础,与系统论和信息论紧密相关,具有理论严紧、服务对象鲜明、系统复杂、应用普遍、适应性广等特点。“自动化”一方面将自动化科学原理与方法转换为工程技术,使之应用于工程实际,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又将实际中的问题提炼、抽象成为科学问题,为“自动化”提供新的研究问题。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及现代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加速了“自动化”概念外延的进程,“人”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入到“自动化”进程中来,成为系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人、机有机组合的“人-机系统”。“自动化系统”可定义为:以自动化科学与技术为基础,融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在人的参与下,实现各类系统工程的自动化。因此,“自动化系统”首先是一个“人-机系统”,是包含了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一种综合系统。 
    当前,“自动化系统”已成为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最引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之一。基于“自动化系统”技术的,服务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自动化系统工程(Automation System Engineering)”建设,对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迅速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完成各种类型的“自动化系统工程”建设,又需要数以十万,乃至百万计的,具有“自动化系统”专门知识的自动化系统工程师(Automation System Engineer,ASE)的顽强努力和奋斗。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也为我国自动化事业的发展和充分发挥自动化系统工程师们的聪明才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2  ASE & ASEA概念及涵义 
    根据上文所述,定义了什么是自动化系统工程师(ASE),及其所需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说ASE是整个工程技术领域中工程师队伍中的重要一员,他在我国工业化建设当中,担负着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极其重要的角色。 
    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资格认证(Automation System Engineer Accreditation,ASEA)的含义,就是指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从专业技术的角度,由我国具有权威性的专业学术团体(中国自动化学会)来进行自动化领域中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由于我国长年来受到计划经济和所执行的工程师制度的影响,我国各类工科专业学术团体,不具备对各自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职业资格认证的功能。因此, 造成我国专业学术团体在工程师资格认证方面缺乏对国际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的深度理解,亦无可循的成功认证经验和程序;因此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开展的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就显得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其意义非常重大。 
    2.3  建立我国“注册ASE制度”的必要性 
    在积极探索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和努力推行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认证的过程中,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注册工程师制度,也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它将是对我国工程师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 
通常所说的“注册工程师资格”,是指工程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执业资格”,注册工程师制度是一种执业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某些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执业人员实行的一种准入控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在世界各国普遍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面前,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师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尽快在我国推行注册工程师制度势在必行。笔者认为,中国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建立,既应该符合国情,又要吸取世界各国先进经验,便于逐步实现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经济体工程师资格的相互承认。目前我国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的试点单位,主要是建设部勘探设计系统。在该系统中,已经注册的建筑师有1万余人,注册结构工程师有2万余人,其中的一部分已取得了相应的国际互认资格;建设部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专业领域,原则上划分为17个专业,即:土木、结构、公用设备、电气、机械、化工、电子、航天航空、农业、冶金、矿业/矿物、核工业、石油/天然气、造船、军工、海洋、环保等。 
    对于建设部将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的专业领域划分为17个专业,是否妥当在这里暂不予以置评,但对其把自动化专业学科划归为电气(或电子)一类,笔者认为这确实有些不妥,需要进一步商榷。 
    众所周知,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其象征性的变化就是工业生产由机械化走向了电气化,以强电为核心的电气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要求大量电气工程师为其服务,由于该工程领域的特殊性,即其工作环境无论对人身安全或设备安全都需要建立“执业准入机制”,也就是要求建立“注册工程师制度”,因而产生了“注册电气工程师”。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其象征性的变化显然是工业生产由电气化发展成为自动化和信息化,从自动化学科的角度来看,以强电为核心的电气工程,派生出了以弱电为核心的“自动化系统工程”和“信息系统工程”,这些工程与电气工程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与电气工程一样,自动化系统工程从设计、施工,到运行的全过程,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也同样需要和必须建立“执业准入机制”和建立注册自动化系统工程师(或称注册ASE)制度,以满足自动化系统工程和信息系统工程实际的需要。 
    3  “ASEA企业认可”是ASEA工作的灵魂 
    3.1  ASEA是对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的创新性工作 
    从2004年度开始,中国科协学会部相继批准了包括中国自动化学会在内的十余个工科学会,承担试点开展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认证工作,该项试点工作光荣而艰巨。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中国自动化学会在自动化系统工程师(ASE)资格认证方面取得了点滴成绩,其中最有体会的一点就是:开展ASEA工作,必须坚持大胆创新,认真试点。其中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从学科领域发展的角度, 首次提出了“自动化系统工程师(ASE)”概念, 并与时俱进地阐述了从“电气工程师”发展到今天“自动化系统工程师”的必然性。首次提出了“ASE理论知识结构”和“ASE工程技能知识体系”的崭新概念。ASE的知识结构应考虑以下几点要求: 
    ·  知识结构应包括专业技术、创新理念、人文知识、国际通则和市场经济知识等四方面;要具备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自学和跨专业的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运用信息技术、项目管理、外语交流等多种能力; 
    ·  体现对本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的基本要求; 
    ·  体现与时俱进,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涉足世界自动化新技术前列; 
    ·  体现本专业横向延伸拓宽,具有多种学科融合、学科交叉的特点; 
    ·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性,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多学科知识的运用和集成等特点,自动化系统工程师(ASE)的知识结构要充分反映这一特点,总之,自动化系统工程师(ASE)的知识结构既要结合国情、注重实效,又要积极而实事求是地向自动化系统工程师(ASE)的国际标准靠拢。 
    (2)  建立了自动化系统工程师(ASE)资格认证体系,如图1所示,规范化地提出了ASEA的工作内容及基本工作程序。 

图1  自动化系统工程师(ASE)资格认证体系 
    (3)  提出了建立“ASEA工程技能测试系统”的设想,明确了ASEA工程技能测试基准﹑技术方案及平台构建,并试点组建了“ASEA工程技能测试中心”。 
    · 建立ASEA工程技能测试实验室,是进行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资格认证(ASEA)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ASEA质量的重要保证; 
    ·明确ASEA工程技能基准(Baseline)是进行ASEA工程技能系统建设的根本;创新性的提出了对各个级别的自动化系统工程师(助理ASE、ASE和注册ASE)进行技能测试的 “ULA基准结构”,即“ULA”表示Unit、Line、Area三个英文单词的开头字母,它表示“点、线、面”的意思。也就是说,对于助理ASE而言,只需要掌握自动化系统“点”上的知识;对于ASE而言,则需要掌握自动化系统“线”上的知识;对于注册ASE来说,应该掌握自动化系统“面”上的知识。 
    ·  ASEA工程技能测试中心的建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必须结合高等工科院校工程教育的制度建设进行。 
    3.2  ASEA必须充分做到企业认可、社会承认和国际互认 
    ASEA工作是建立在对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基础之上的一件社会化极强,而且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工作,该项工作成功的重要标志,就是对从事自动化系统工程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充分做到“企业认可、社会承认和国际互认”图2表示了ASEA与企业认可、社会承认和国际互认之间的关系。  

 
图2  ASEA与企业认可、社会承认和国际互认之间的关系 
    (1)  “ASEA企业认可”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企业(尤其是自动化系统工程企业)中的主要领导及其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对目前国内开展的ASEA工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即认识到ASEA工作的实质,在于对中国现行工程师制度的冲击,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彻底改变传统的企业用人观念; 
    ·  能够积极配合ASEA工作的开展,积极组织本单位从事自动化系统工程工作的不同层次和级别技术人员,参加ASEA专业培训(含技能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证书的发放工作; 
    ·  对取得不同级别的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认证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岗位聘用、工资待遇等方面予以优先任用和照顾; 
    ·  按照国际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认证的惯例,对于已取得工程师认证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注册工程师),在每个年度内,必须接受行业学会(或协会)组织的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培训和继续教育(一般不少于30小时),对于注册工程师而言,凡未完成此项任务者,原发证单位不予以登记注册,连续三年未进行认证资格登记注册者,将自动取消注册工程师资格。 
    (2)  思想先行,加大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争取“ASEA社会承认”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国在世界上已步入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各方面的变革,包括在人事制度(尤其是工程师制度)方面的改革,必须顺应潮流坚持不懈进行下去;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传统的人事制度(包括工程师制度)虽几经改革,目前毕竟仍在执行中,被人们视为“正宗”;如何最大限度地争取工程师资格认证(尤其是ASEA)工作的社会承认,是一件极其艰难而复杂的事情。因此,要做到思想先行,充分调动宣传媒体(尤其是自动化工程领域的宣传媒体),加大其宣传力度,反复宣传“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是对我国“工程师制度”的创新性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和加快ASEA的工作进程。 
    (3)  立足国际大环境,力争实现ASEA工作与国际接轨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立足国际大环境,加强对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实现人才交流的国际化,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想实现我国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的与国际接轨,首先必须澄清、认识和解决如下一些问题: 
    ·  了解什么是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体系,它的标准与规定是什么;为什么我国要尽快加入工程教育国际互认体系,其意义何在?寻求加入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体系的渠道和办法是什么? 
    ·  工程教育国际互认体系与工程师资格认证国际间互认的关系是什么?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大大推动了工程教育的国际化,世界上一些工业化国家为了搭建专业技术人员平等交流的平台,充分调动和共享专业技术人力资源,发起建立了所谓的“工程教育国际互认(也即大学学历的互认)体系”,并建立了国际间工程教育标准、规则与互认体系架构。这些标准、规则与互认体系,具体体现在六个相关的协议上,这六个协议分别是学位(学历)互认的三个协议:《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伯林协议》;工程师专业资格互认的三个协议:《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亚太工程师计划》、《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协议》。这六个协议都有各自的签约组织成员,代表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每个协议的签约国之间互相认可彼此的工程教育学位(学历)或者专业资格。在以上六个协议当中,通常华盛顿协议被认为是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较高,体系最为完整的国际间学历互认协议。 
    为了实现我国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的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接轨,笔者认为首先要加入工程教育国际互认体系(主要是指加入华盛顿协议),然后再考虑实现国际间工程师资格的互认,这是两个相辅相成的事情。通常国际间工程教育标准、规则的互认在先,而国际间工程师资格的互认在后,要实现国际间工程师资格的互认,必须先完成工程教育体系的互认。 

 
    3.3  “ASEA企业认可”是ASEA工作的灵魂 
    我国旧有的人事制度,尤其是工程师制度,已经执行了半个多世纪,它曾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起到过积极的和促进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已经改革开放20多年,国家已由计划经济过度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论是企业或是人员(尤其工程技术人员)已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对其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必须采取国际通行的资格认证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际交往的需要。由中国科协领导的工程师资格认证试点工作,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中国自动化学会所开展的ASEA工作,是我国工程师资格认证试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ASEA工作主要包涵了“企业认可”、“社会承认”和“国际互认”等三个部分组成;这其中“ASEA企业认可”是整个ASEA工作的基础,是ASEA工作的灵魂,只有扎扎实实的做好ASEA企业认可工作,才能保证ASEA的社会承认和ASEA的国际互认。 
    企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而企业中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则是最具活力,最能创造财富的可利用资源,如何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国人事制度(尤其工程师制度)改革的最最重要的课题,同样也是ASEA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做好ASEA企业认可的标志就是: 
    ·  ASEA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企业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都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普遍的认可;
    ·  企业从事自动化系统工程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能积极参与ASEA不同级别的报名申请、技术培训、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考核等工作; 
    ·  已取得ASEA不同级别资格认证(尤其注册ASE)证书者,能够主动参加本领域的知识更新(即继续教育)课程培训,以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